2)第138页_[古风]恶名远播的大佞臣原来是个美强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痛苦如斯?

  还有一疑点事关刘燕卿。

  这位刘大人的生平纵观青史亦十分传奇。史书记载刘燕卿出身寒门,原是皇帝安插于内阁的一枚棋子,扳倒赵家后立大功提至刑部,后被贬岭南,因治水得力再度回京被启用,就在旁人以为他前途无量的时候被贬为庶人,子孙后代均不能入仕,此后踪迹全无。

  刘燕卿二起二落,史书未记因由,留下“为人自傲,颇有大才”八字评价。而刘燕卿第二次被发落正是在永历八年皇陵大火前后。

  没有人知道成祖为何处处留着刘燕卿这前朝皇室后人的性命,只能用成祖惜才来勉强解释。

  无论是西北王撤兵还是刘燕卿被贬为庶人,又或者是成祖皇帝的寒疾,这所有的一切似乎缺失了能将之串联而起的关键一环,这一环看似永远无法套上。

  当年皇陵大火后不日朝廷宣布佞臣赵嫣已经伏诛的消息。

  佞臣赵嫣已死,百姓无一不欢欣沸腾。而百姓却不知道,关于赵嫣在史书上的记载在永历三年“贬入刘府,不日病逝”八字之后便戛然而止。

  因为他的死而复生在永历八年搅动起的腥风血雨在史书只字未提。像是被有心人刻意抹平痕迹。

  史书掩盖了真相,百年之后只有野史还能窥见过去一二也。

  民间野史绘声绘色地传着永历八年佞臣赵嫣在刘燕卿的帮助下死而复生一事,却因为加入过多话本与传奇的色彩并不被后世史学家接纳。

  高远之是正统学派,自然也不肯信。

  永历年间记载史书的人有两位,一位名字叫程沐,程姓史官在皇陵大火之后辞官回乡,程家自此一蹶不振,另外一位史官是在程沐辞官以后顶替程沐之人,而这顶替程沐的史官正是高远之的先祖,高家风光至今。

  此时高远之还不知道,正是他的先祖高杨秉承圣意,抹杀了这皇陵大火中关键的一环。

  这关键的一环正是赵嫣。

  他很快就要知道了。

  高远之跋山涉水在一乡野之间寻到了正在插秧的程家后人。

  程家后人道程沐在辞官回乡的路上感染风寒,后来不久病逝于草堂。程沐出身史官世家,一身清风正骨,当时也还年轻,缘何心冷,缘何辞官?这风寒又是天灾还是人祸?

  程家后人并没有回答高远之的疑问。

  而是将一个从程沐手中流传下来的锦盒交到高远之手中。

  锦盒上锁,布满尘垢,程氏后人从未打开过。

  他们的先祖去世时候交代,“若有朝一日有一位史官肯跋山涉水来寻,便将这锦盒交到他手中,他必不辱使命。若无人来寻,便一直锁着吧。”

  高远之打开了锦盒。

  锦盒中尘封的书稿终于得见天日。

  书稿扉页是一行小楷。

  “我辞官回乡之后重疾缠身,病入膏肓,想必此乃陛下之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今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