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四章崂山的“符号”_半杯流年半杯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个人的午餐是在景点吃的,秋歌看了一下菜单,吐了一下舌头,这里的东西很贵,选便宜的,点了两碗米饭,一盘白斩鸡、一盘凉拌山野菜,一荤一素,雷大鹏说可以少吃点儿,晚上去腐败一条街吃特色菜。

  秋歌去买了两瓶绿茶,比酒店里卖的都贵。想起老道士说的崂山的符号,她拉着雷大鹏往里面走,正好看到一伙旅游团,他们跟在导游身边,这样能听到导游对景点儿的讲解。

  导游是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发现秋歌和雷大鹏也随着人流跟着,没说什么,继续她的讲解:

  崂山太清宫由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组成。大家来到这里,可以注意一下你们身边的古树,往前面走就是三官殿,三官殿第三道院大门两侧,有两棵高二十五米以上的银杏树,银杏树也叫白果树,民间也称呼它“公孙树”,它的生长期很长,长到二十多年以后才结果实,大量产果需要四十年以上,往往是爷爷种树,孙子能吃到果实,大家看看,树的叶子像不像鸭掌?

  相传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敕封崂山道士刘若拙为“华盖真人”。在重修太清宫时隆重栽下的这两棵高贵的树,一千余年以来面对黄海的惊涛骇浪,暴风骤雨,坚定地佑护着三官殿。

  导游小姐知识渊博,一口气讲了银杏树的知识,秋歌没见过这种树,瞪着渴望的眼睛仔细听着。

  “转过去,前面就是三官殿大堂,这里有一棵山茶,这不是一棵普通的山茶,当年蒲松龄就是站在这棵树下,构思著名的《聊斋志异》。六百年前,道士张三丰渡海从附近的长门岛把它移植到太清宫。”导游边说边走。

  蒲松龄住在这里时,正值隆冬季节,山茶千花怒放,树上像落了一层厚厚的红色的雪,面对美丽的红颜玉树,蒲松龄灵感奔涌,遐思无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香玉》。

  小导游说完这段讲解,摘下挎在身上的水杯喝水,然后问大家:“有没有看过《香玉》的人?这是一个香艳凄美的爱情故事。”

  秋歌站在小导游身边,开口说:“站在这里听故事和在书里看到的不一样,给大家讲讲吧。”众人也随声附和。

  小导游清清嗓子开始讲:

  从前有一个姓黄的书生,就住在这个太清宫附近读书,院子里有几棵白牡丹和几棵红山茶。有一天书生看到花丛中有一个白衣女子和一个红衣女子若隐若现,他相中了那个白衣姑娘,每天在花下作诗表达仰慕之情,白牡丹被他的深情感动,化作人形,告诉书生自己叫香玉,那个红衣姑娘叫绛雪,后来香玉和这个黄书生结了婚。

  有一天白牡丹被人买走了,香玉也从此不见踪迹。书生才知道她是个花精。书生想念老婆,整天恸哭,写下几十首情诗怀念老婆,他的哭声吸引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