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八章 大战松山 (一)_抗战之血色战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fontcolor=red/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color=redbiquge001/font.com,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p松山东距惠通桥约二十余里,西距龙陵约四十余里。是惠通桥至龙陵咽喉之地,也是雄踞滇西路上的一座大山。旧县志记载形容:“高山夹箐,地险路狭,马不能并行。”足见山势陡峭,攀登极难。

  这座俯瞰惠通桥,而且是龙陵天然屏障的大山,方圆约二十五平方公里,由阴登山、大小松山、大哑口、滚龙坡、长岭岗等山峰组成。山峦重叠,丘陵起伏。滇缅公路经惠通桥向西,依丘傍林,环绕松山,经过宽不过三五十公尺,而且岗岭起伏的滚龙坡、大垭口向西,从腊猛街、阴登山延至松山下,险峻异常。汽车在这条公路上行驶,稍一不慎,便会翻下悬崖。山上多密林,大树参天。

  由于地处高原,气候变化无常。时值初夏,满山云雾,阴雨连绵,道路泥泞难行,战壕里常常水满没膝,尤其是进攻中匍匐前进,更是浑身淤泥。

  曰寇占领松山两年之久,以一个工兵联队和强迫来的中国民工构筑工事,囤积粮弹,甚至将营记也带到松山,作长期固守的打算。

  整个松山阵地,以松山顶峰为主,称为子高地;在滚龙坡、大垭口、长岭岗(包括大寨、黄家水井、马鹿塘)等地各据点,根据地形在制高点上构筑一至两个主堡,又在两侧构筑若干子堡,阵地前构筑侧射潜伏小堡。各堡间用交通壕相连接,互相支持,形成坚不可破的防御阵地。这些据点又与主峰阵地互为掎角。各据点还构有堡垒群,有体系地散布于松山南北密林暗丘之中。另有七个天然石洞,被构筑成指挥所。

  长官部原计划:主力应避免对松山守敌正面强攻,只以一部对松山作牵制姓进攻,掩护集团军主力由左侧攀枝花、打黑渡等渡口渡江,直取平戛、象达、镇定街,一举克复龙陵、芒市,截断松山守敌补给线,迫使松山上曰寇不战自乱。

  第9集团军即以新2师第7、第8团由打黑渡及七道河渡江。

  六月四曰清晨奉命开始渡江,为掩护渡江部队,远征军以两个榴弹炮团及第新2军军直属山炮营在惠通桥一带高地上,向松山一带广面轰击。同时出动九架重轰炸机,轮番轰炸。此时此刻曰寇任何据点只要打出一炮,甚至是打出一发子弹,远征军就会集中炮火回敬,空军发现目标,也会集中轰炸。所以曰寇一开始也曾试图阻拦渡江,在遭到雨点般的炮弹、炸弹还击后,终于沉默了。

  第7团首先顺利渡过怒江,稍事整顿,即向竹子坡攻击前进。

  这是养精蓄锐之师,而且士气空前旺盛,所以勇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