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二章 对诗_宠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大家甚至忘记了文嫔也是有才华之辈。

  宫女为文嫔念诗的时候也不甚殷勤,声音小得后排都听不到:“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安知北塞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大殿里突然寂静下来。

  永寿宫的苏贵人因为只听清了前两句,不知大家为何冷了场,只以为是文嫔的词不好。她声色鄙夷地说道:“阖家团圆的日子,又是在宫中,这样悲春伤秋的词句也太不妥当了……”

  “够了,苏贵人!”皇后摆出了罕见的威仪斥责她:“文嫔的诗作虽不那么喜庆,也不是你能贬斥的!”

  殿内更是鸦雀无声,苏贵人吓得跪了下来却不知出了何事。

  皇帝摆一摆手,道:“朕与尔等都是宗室贵族,此时能够享团圆之喜,一同宴饮作乐,可北疆戍边的军士们却要忍受离别之苦。”顿一顿道:“众人都贺团圆,却无人能想到那些为国尽忠的人。徐氏的诗,很好!”

  此时那些原本没听清的嫔妃们也知道了文嫔到底写了句什么诗。众人明白文嫔的诗作才是有情有义、有忠有贤,再对比自己的诗作,可真是太贪图安逸了。一时间纷纷满面肃穆,楚华裳等人都顺着皇帝的意思大加褒奖文嫔。

  苏贵人则连连磕头请罪。

  文嫔低头谦逊道:“嫔妾只是有感而发。若没有那些守家卫国的将士们,哪里来和平盛世,我们又怎能在这里安坐宴饮。可怜他们却不能好好地过重阳节。”

  文嫔的诗作和懋嫔可是大不相同,她一不谈朝政,二不谈江山,只感慨边疆将士的离别之苦。

  极妥当,又识大体。

  拓跋弘看着这个已经被自己冷落了数月、差点都认不出面目的嫔妃,眼中越发地欣赏。

  这篇诗作不仅饱含大义,更重要的是,北塞征战这话最对拓跋弘的胃口。

  说起北塞,拓跋弘可不是一般的追忆啊。

  当年他为太子时,虽是堂堂中宫的嫡子,无奈父皇宠妾灭妻,心里眼里只有李贵妃生的三皇子,几次想废太子。拓跋弘的儿时过得如履薄冰,后来为了保住太子的位置拼死上了北塞的战场去挣军功。

  当时北塞可是匈奴作乱,蒙古部族又内斗,匈奴的大军兵强马壮地打到潼关,几乎要吞了大秦北边的一千里国土。康靖帝最先派了当时的上柱国李老将军去征战,结果李战神因年岁已高竟病死在边关。一时间朝中无能臣勇将,派去接替元帅的几个人都没有李将军的才干,和匈奴打了十年拉锯战,胜负未分。

  拓跋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硬着头皮去了。说不怕死是假的,匈奴不富饶却擅作战。撇开性命之忧,最让人抓狂的是北塞没有个能干的将军,他这个太子又不敢和李战神媲美,倒时候去个三年五载,仗还没打赢……军功又从何而来?

  可若是不去,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