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八十八章 雪夜崔氏来突袭_推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对光海君的质问,李秘也有些皱眉头,然则此时吴惟忠等人聚于一堂,总不能不回答。

  李秘想了想,便朝光海君答道:“我不是赞同议和,而是赞同拖延时间。”

  李秘的回答也是自己的心里话,从感性层面来说,他是认同光海君的,对于倭奴这样的民族,决不可示弱。

  然而此时倭奴数量极其庞大,足足十几万人,而吴惟忠等人所领精兵不足一万,好在神机新营就占了几乎两千人。

  装备层面大明朝是占尽优势,可也架不住倭奴人多势众,要用不足一万的兵力,对阵十六万倭奴,数量上实在太过悬殊。

  所以从理性层面来考量,石星的拖延之计并非没有道理,这等对比之下,即便明朝有神机营,军士们也会信心不足,所以等待李如松抵达辽东,就变得很有必要。

  千万不要低估了主将的重要性,抗倭援朝战争也叫壬辰之乱,是后世棒子国大吹特吹的一场战役。

  他们甚至还拍了一部关于鸣梁海战的电影,看得是荡气回肠,历史上也确有其事,就是朝鲜名将李舜臣利用龟船以少胜多,打败日本海军的故事。

  这个龟船嘛,不是很大,经过了李舜臣的改造,上面插满了枪矛,造了龙头,船头设置火炮,灵活又坚固。

  但棒子国最是会意淫,鸣梁海战确实打得漂亮,但对于整个大战争的局势改变,远远不如露梁海战。

  而露梁海战的主将乃是明朝大将陈璘,主要作战人员也都是大明军队,当时的李舜臣只不过领着几百人和几条船参与了这个战役罢了。

  陈璘在露梁海战之中大败岛津义弘,那是援朝第一功,奠定了倭奴必败的结局,对于整个壬辰战争而言,价值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陈璘虽然鲜为人知,但却是大明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勇将,早在嘉靖末年就屡屡荡平广东贼兵,壬辰之战的功劳自不用说,而后又参加了播州之役,先破*,后灭四牌、七牌贼军,捣毁青龙囤,连杨应龙都只能*,后来又平定苗民。

  大明朝的军士们也是崇尚英雄的,李如松在不在,对战局胜负有着至关紧要的影响。

  所以李秘认为拖延时间是对的,再者,大明朝毕竟是远道而来,如今又是严冬天气,若是接济不上,便只能撤兵。

  想靠朝鲜提供物资是不太可能的,一来朝鲜陷落了大半领土,连朝鲜国王李昖都只能躲在北方平安道的义州,连自己的军队都养不活,又怎么可能给大明军队提供补给。

  再者,大明军队可不仅仅只是张嘴吃饭,神机营的*等物资,那都是需要补充的。

  而冬天里天气寒冷且潮湿,对火器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拖延时间对于大明军队而言,绝对是必要的。

  李秘此言一出,倒也让光海君消了消气,甚至于双方都缓和了下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