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2章 赵构的隐患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2章赵构的隐患

  剥夺王伯龙对旧部的统帅权,对赵桓而言不算什么难事。

  事情的本质就是他被困在了黄河以南,无法北渡,所以才投降。

  有神武右军在侧,赵桓能确保他上午叛乱,晚上便传首京师。

  所以下一步,自然就是解散他手下的这支部队。

  赵桓向张叔夜吩咐道:“王伯龙所部降军与河北义军都一视同仁,作为我大宋子民,从军效力。择其中二十至二十三岁者从军,其余人安置在京畿路。”

  严选精锐,沙汰老弱是正常处置。

  但剩下的人员安置却是个大问题,按照神武右军的标准,能挑选出来的适龄青壮大约只有七八千人,那剩下的四万余人衣食住行都是个大麻烦。

  张叔夜问道:“官家打算如何安置这些裁撤义军?若是集中屯田,则枢密院管辖。若是分散安置,枢密院则将其交付给右相。”

  赵桓想了想,说道:“在京师首善地,哪有屯田的道理。枢密院也不用将这四万余人交付给右相了,直接交割给开封府,让开封府把他们安置在东京城内。”

  国家凌迟,河北如今还一片混乱,赵桓是不敢将这些义军遣散回家的。谁知道他们回了河北老家,被人一煽动会作出些什么勾当。

  这些人也算是有功于国家社稷,给他们一份东京户籍也算合情合理。

  大宋施行城乡二元制率收,民间大部分徭役都是由乡村百姓承担,城市户籍的百姓税赋压力明显相对较轻。

  税赋改革赵桓已经有了眉目,即将提上章程,但在此之前,给河北义军一个更好的出路,显然更能收买人心。

  等于是朝廷施恩,让他们从乡村百姓变成了帝都居民。

  张叔夜恭敬领命,然后便返回枢密院开始着手此事。

  首先是要清点武器、甲胄,无论是战场上缴获的刀枪剑戟,还是士兵身上的铠甲旗帜,全要清点收集。

  然后是核对将士户籍,确定将士的年岁,适龄者征召进入神武右军。将其家眷妻小,从家乡迁入东京。

  其他人则交给开封府,由开封府给他们分配住宅地契,协助其营建新房。

  朝廷没有给这些人分地,因为哪怕赵桓还没开始改革,在大宋土地也并不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他们如果想务农,暂时可以作大地主、士大夫的客户,为富户耕田。地税会由地主承担,官府也不会征收这些客户的田税。

  但赵桓则更希望这些人能够从事工商。东京正在重建,需要大量青壮劳动力成为工匠,清理废墟,营造房屋。

  同时为了恢复东京生机,更需要大量的商队,以漕船、驮队从四方运来源源不绝的粮食和财富。

  东京城的繁华,必须寄托在活跃的工商业上,仅靠农耕,四万人的屯田队伍,根本无法供给繁盛东京。

  安排完河北义军事宜,赵桓终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