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8章 儒释道的没落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8章儒释道的没落

  “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昔年崇奉日,不能清检守真风。”

  这首诗是大宋宗颐禅师对三武一宗之厄的总结。

  佛门中不缺聪明人,能一眼看出三武一宗灭佛的本质。

  但聪明的个体无法挽救整个堕落的阶层。

  佛门崇尚轮回,如今这一切就像佛教正经历着轮回。

  整个佛教,再次因为像士大夫阶层一样,无可抑制的贪婪,大肆兼并,而被迫成为朝廷要清洗的对象。

  其实佛门与士大夫们相似之处极多,都是凭借着读书识字、免征赋税、免服劳役而成为特权阶层。

  有了特权,他们就大肆兼并,借贷收债,腐败贪婪。

  区别是,儒释道三家,道家已经用黄老之学证明过了,自己不太适合统治。释家根本就得不到中原的统治权。只有儒家,成功把自己包装成了适合统治封建国家的模样。所以儒家士大夫们比和尚更贪婪、更腐败,借着权力鱼肉百姓,为祸一方。

  儒家士大夫们比之和尚,在武力、地位上没有任何优势。唯一使他们避免厄难的就是他们宣传的适合治理国家。

  所以朝廷既然能把特权阶层的和尚一次次肃清,要肃清儒家士大夫们其实也是轻而易举。

  关键只是肃清了儒家士大夫们之后,究竟有没有阶层代替他们帮皇帝治理国家。

  而如今的大宋显然是具有这个阶层与势力的。他们在朝廷的最高层,也有自己的代表。

  那就是计相杨时。

  作为前国子监祭酒,无数出仕的学生都自发围在他身边,组成了一个新的群体。

  他作为学坛泰斗,也必须站出来,为学生们争取利益,壮大阶层。

  要与士大夫特权阶层相抗衡,那没什么比和尚们更适合成为学生阶层的养料了。

  他们同样是特权阶层,把他们的利益让渡给学生,这个蓬勃的阶层立即会获得极大壮大。

  学生们与士大夫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个阶层代表了大宋最先进的生产力,最开明的思想。

  这个阶层足够庞大,庞大到遍布社会从上到下的各个层级,上至公卿官员,下至工坊主、商人、佣工、技术工匠。他们不会像士大夫们一样一小撮人抱团,不事生产,却趴在整个国家躯体上吸血。

  所以他们指定的政策,一定会有利于整个阶层的进步。

  而不是像大明士大夫一样,疯狂的复苏小农经济,将重农抑商奉行到死。

  杨时管理财政,思路十分清晰,更倾向于用数据说话。

  在梅执礼之后,杨时主动站了出来,说道:“臣建议由三司主管佛教更易之事。当年韩愈劝唐武宗灭佛,诏令之下,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

  “因此,若由三司主此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