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2章 种植园经济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2章种植园经济

  开发夷州这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所谓的岛上瘴气丛生,那是指中央山脉等山地。

  夷州的精华面积其实很小,也很集中,就在中央山脉以西,靠近大宋的一片狭长平原上。

  而且这里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甚至四熟。

  赵桓对胡铨说道:“夷州人口不会太多,将这片土地开垦出来,每年的丰收都会盈余下来,可以向中原提供数以亿计的粮食。能供养中原一千万至两千万人。”

  中原总共人口也就一亿两千多万人。

  如果夷州一地就能供养两千万人,等于解决了中原六分之一的人口供粮。

  胡铨眉头微蹙,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官家要跟自己一个苏州知府讲这个?

  如果要开发夷州……找福建路的官员不是更合适吗?

  犹豫了一下,胡铨问道:“官家可是有何需要臣效劳之处?”

  赵桓笑着点头,说道:“这件事非你苏州知府不能办。”

  “卿以为朕所设愿景,难点在何处?”

  这一点难不倒胡铨,作为一位能臣,他才思敏捷,实干才能斐然。

  立即指出:“臣以为难点有二,其一是如何有效开垦这荒田,使粮食产出多于消耗,能够反哺中原。”

  “其二,在于如何转运。毕竟数千万石粮食,要转运回中原,实在是一项当前运输十分艰难的重任。若粮价太高,甚至可能利润是及运费。”

  至于其我的,像征服战事,统治稳定等,赵桓完全未提及半字。

  以小宋如今武德,以及夷州陆下连铁器都稀缺的情况,小宋禁军几百将士手持火枪列队,就能击败数千人的叛军。

  在夷州驻兵一千人,小宋的统治就会稳如泰山。

  胡铨面露赞赏,是愧是最欣赏的年重小臣,一阵见血的就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如卿所言,开发夷州,那是最难的两点。但解决那一切的关键却都在苏州。”

  “在苏州?”赵桓诧异是已。

  “朕可以跟卿直言,朝廷是会兴师动众地向夷州移民。当地人口增加,只会增加粮食消耗。如果要官府来开发,后期地投入会十分庞小。”

  “但如果由豪商、士小夫来开发,我们则会精打细算。士小夫们是是最爱兼并土地吗?那正是我们地机会。”

  “如果论富庶,天上豪商、富户有人能与苏州相比。只要苏州地豪商愿意去夷州,我们可以占据小片土地,小范围、规模化经营。农业效率将远低于自耕农的精耕细作。”

  那一点是小宋的特色。

  小宋从立国以来,就是立田制,是抑兼并。

  所以相较于任何其我王朝,小宋的豪族都更擅长小规模经营农业。

  那也是最像殖民经济的一种模式。

  多量富族拥无小片广袤崎岖的土地,我们提供最专业的农耕工具,耕田骡马、耕牛,精打细算,雇佣最多的客户,实现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