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6章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_朕即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南东路的铁钱红红火火,一众好汉们兴高采烈的讨论着怎么劫富济贫。

  但赵桓真的会去整顿吗?

  显然并不会。

  虽然私铸铁钱这个问题看起来是重罪。

  但货币这东西就是个一般等价物,如果私铸铁钱治罪,藩国拿几个破贝壳就当货币要不要治罪?

  有藩国把瓷器、布匹当最具价值的货币,要不要治罪?

  所以赵桓根本不会特意去针对那些铸铁钱的商人,他们等于是为大宋开拓更宽广的市场了。

  越多的人适应使用中原钱币,那就意味着帝钞拥有越强的铸币收割能力。

  三司只要开动机器印钱,帝钞就能逐渐取代流通的铁钱。

  这种情况下,只要把钱印出来,十亿贯钱就能买回来十亿贯的财富。

  一百亿贯,就能买回一百亿贯的财富。

  这也是大宋必须发行纸币的原因,只用铜钱的话,根本无法整合这么庞大的市场。

  各藩国铜钱不够用,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各自发行货币,补充市场的钱币不足。

  通过帝钞把各国经济整合到一个体系下,大宋的宗藩朝贡体系将会更加稳固,中原可以通过铸币权源源不断的收割四方各国的财富。

  理论上这么一个庞大的文明体系,如果都是一个整体的话,最容易拖垮朝廷的就是各个方向上此起彼伏的叛乱。

  如果全都依靠王师平叛,帝国将会军费年年攀升,不断膨胀。

  但宗藩体系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下面的藩国如果控制不住叛乱了,大不了朝廷承认新上台的统治势力。

  这种事中原历代王朝干的太多了。

  而且不定期爆发的战争,重新进行利益分配,也有利于缓解体系内不断积累的矛盾,给庞大的民怨和压力一个疏泄口,给那些狂暴分子和热血好汉一个建功立业的舞台。

  赵桓便越过了这个问题,转而问道:“卿等都是常年漂泊在海上的,对贸易熟悉无比。你们觉得朝廷若要改善南洋的贸易,应该作哪些改进。”

  一群人面面相觑,有个船长胆子比较大,问道:“朝廷能不能取消纳贡?”

  “胡说八道什么呢?”韩穗立即出声呵斥。

  出声的船长也知道自己犯了忌讳,立即缩了缩脑袋,躲在人群里不敢再吭声。

  赵桓正身而坐,抬头看向人群中,问道:“刚才是谁说的?是说取消纳贡吗?”

  “今天不因言获罪,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跟朕说一说,为什么你们首先想到的是取消纳贡?”

  很显然这个问题比较犯忌讳,直接触犯天子的利益。

  藩国纳贡这真不是一个小数字,比如历史上三齐佛国使者蒲晋在绍兴十六年进贡,一次进贡就有乳香八万斤,胡椒万斤,象牙四十斤。…

  按香料堪比黄金的价格,八万斤乳香就相当于八万斤黄金,足足一百二十八万两。

  别说八万斤黄金,就算

  请收藏:https://m.bgi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